插畫師媽媽伴讀心得 每星期只讀兩本書

親子

發布時間: 2016/06/13 17:14
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3:06

分享:

分享:

重畫《等待》時天正會來看她工作,並會一起談天。她順便帶他重温當小嬰孩的時光。

資深插畫師兼繪本出版人高佩聰,愛營造有趣環境與孩子體驗繪本,並鼓勵大人多與幼兒伴讀。她是全職媽媽,大部分時間在家工作,客廳同時是工作室和孩子遊戲室,書和玩具自然融合,母子會各自畫畫和閱讀。

她成立的「香港繪本文化」出版社,主力推動本土創作,本月剛出版第三本書《等待》。

當年讀故事我只為了追看圖畫,今天當了媽媽,感謝故事書教懂我尊重孩子空間,那是要長時間學習的功課。

1. 圖書分類擺放

她也是一位積極伴讀的媽咪,兒子出生後,為方便孩子易於搜索,書櫃是遷就孩童高度,並分了主題,例如社會、家庭、大自然、個人成長,及故事以外的工具書。

當上媽媽後的她把家中布置注入童話故事的意境,客廳右方用舊床板豎起變成一件美麗裝置,讓孩子當黑板塗鴉。

我會把書以主題粗略分類,中間放入玩具、音樂盒、模型,令他把書連結到生活。他最近愛看一本日本繪本《第一次上街買東西》,知道主角小惠是日本人,於是會繼續找一些飛機的工具書及地圖冊去翻閱,在玩具角再找一架飛機玩,全件事其實很合乎邏輯。

家中書櫃刻意布局,動物書區有公仔模型等小玩意。

2. 讀圖書連結生活體驗

因為自己湊小朋友,高佩聰愛在閱讀之外,讓兒子同時有多一點生活體驗。

例如看《媽媽買綠豆》,我們特意去找與封面近似的雜貨舖,買綠豆回家玩,親身感受繪本內的情景。 

3. 注重感官吸收

她笑言作為繪本作者,會明白幼兒成長需要,例如他們愛用眼仔去觀察,故圖畫書的布局中,常會有電影感,把人和大量配件放在一起,引發孩子探索小東西的本能。

圖畫書的竅妙是它主要用圖畫講述信息,今天囝囝讀圖的能力很敏銳。而幼兒對圖書的理解,並非建基在明白生字,而是由多感官全面吸收。故我伴讀一定要愉快,不要有認字壓力。當孩子由故事畫面中看到問題,再由成人提問,便慢慢建立到語文能力。

4. 每星期只讀兩本書

她的兒子天正未足1歲時也會走來走去坐不定,她堅持每星期只重複讀兩本書。

他不看時我也照讀,而重複複句式的故事書,會建立他們文字圖像的基礎。

天正在繪本環境中成長,喜歡閱讀。

她為兒子創作的《等待》將在 7 月面世,故事以家中成員貓咪 YY 與新生兒作主綫,帶出敏感的寵物也懂等待小主人成長。

故事3年前成形,想表達家庭、寵物間的關係,主角只有囝囝和寵物,今年重繪故事時,天正給了很多意見,最後重畫了自己與丈夫點滴。

《等待》其中一幅,爸爸為天正更換尿布,及媽媽幫天正洗澡,都讓囝囝感受到當嬰兒的時候,父母對自己無微不至的照顧。

她建議家長應讓幼兒自己選書,並最好是與他生活有聯繫,配合適當聲音聲調去讀出來。這是天正近期熱愛的繪本。

撰文 : 胡麗珊 TOPick記者